绵阳城市学院2026专升本考生问答
1.问:学校在帮助专升本学生适应本科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举措?
答:我们非常重视专升本学生的融入与发展,入学后,我们将开设“绿色通道”专人负责解答学业、生活疑问,实行“学业导师制”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本科学习计划,弥补课程差异。
2.问:你们是民办的,孩子毕业不好找工作吧?你们是“三本”学校?以后考编制是不是不占优势?是不是不能考研?
答:现在民办高校里也有很多发展得非常好的,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,专业设置紧贴产业,就业前景良好,毕业生就业质量比部分公办还要高,社会认可度也越来越强。
3.问:专升本后能转专业吗?
答:根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规定,普通高校专升本学生编入录取专业本科三年级学习,学习期间不得转学或转专业。
4.问: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有特殊报考政策吗?需提供什么材料?
答:原建档立卡考生可享受单列计划录取,且可兼报普通考生志愿。需提供:四川省户籍考生以农业农村厅登记数据为准,外省户籍考生需提供 “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” 个人信息页截图(加盖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公章),由原专科院校审核备案。
5.问:退役士兵除专项计划外,有免试政策吗?
答:两类退役士兵可申请免试:① 在校生从四川应征入伍,退役后复学并应届毕业。② 专科毕业生从四川应征入伍,2020年及以后退役(未享受过免试政策)。需提供退役证原件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复核材料。
6问:专升本学生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普通本科有区别吗?
答:学生按教学计划修完规定课程,成绩合格,由绵阳城市学院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,毕业证书上将注明“在本校XX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学习”(此为教育部统一规定),学习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实际时间填写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,将授予学士学位证书,学位证书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完全一致。
7.问: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条件如何?
答:我校拥有安州和游仙两个校区,校园环境优美,设施先进。学生公寓标配空调、独立卫浴、热水器;校园内食堂菜品丰富,物美价廉;同时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、标准体育场、室内体育馆等,能充分满足同学们学习、生活和文体活动的全方位需求。
8.问:专升本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奖学金评定和创新创业活动?
答:当然有,机会完全均等。 专升本学生入学后,即具备参评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的资格。同时,我校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,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孵化基金,专升本同学可以平等地参与各类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大赛和科研项目。
9.问:对有志继续深造(考研)的专升本学生,学校有何帮扶政策?
答:我校积极为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创造优良条件,我们提供考研专用自习室,组织考研经验交流会、专题讲座,邀请校内外名师和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,提供专业课辅导和公共课备考资源,由相关学院教师提供学业咨询和指导。
10.问:学校有什么奖助政策吗?
答:为鼓励优秀学生全面发展,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学校构建学生资助“四助”工作体系,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为学生提供国家、学校及企业(个人)奖助学金。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奖助学金、万博之星奖学金、绵城精英奖学金、应征入伍学费资助、企业奖学金、求职补贴、就业帮扶资金等。仅2024年,学校就发放国家奖学金、励志奖学金、绵城精英奖学金等近千万元。最高奖项国家奖学金、绵城精英特等奖学金,每人奖励10000元。“筑梦奖学金”“万博之星”等特色奖学金,激励学生成就非凡;助学贷款、勤工助学等全方位支持学生无忧追梦。
11.问:你们学校关于毕业论文(设计)的要求是什么?
一、基本要求
1.工作量:理工/艺术类正文≥9000字,文管类≥8000字,外语类≥6000外文单词。
2.学生要求: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,定期汇报进度,遵守撰写规范与学术道德。
3.成绩评定:总分由指导教师(40%)、评阅教师(30%)及答辩成绩(30%)共同构成。
二、时间安排
每年8-9月启动,次年3月中期检查,5月进行查重、评阅与答辩。
指导方式
指导老师均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,全程指导不少于8次。
四、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区别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其一:
1.毕业论文:侧重科研方法训练。要求能独立查阅文献、拟定研究方案、完成核心研究并规范撰写论文,培养分析与创新能力。
2.毕业设计:侧重工程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。要求能独立拟定可行方案、运用理论完成设计、掌握规范制图并编写说明书。
12.问:你们学校关于课程考核与成绩认定——“双及格制”是什么?
规则解读: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结构化评分的课程,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,两项成绩所占比例在40%~60%之间(具体以课程大纲为准)。课程综合成绩60分为及格,及格及以上成绩则取得该门课程学分。平时考核成绩或期末考核成绩任意一项<60分的,该课程综合成绩直接以最低项成绩认定。
核心要求:即使综合成绩≥60分,若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任意一项低于60分,该课程成绩按“不及格”处理,须补考或重修。
补考与重修:仅期末未达标(平时≥60、期末<60)可参加一次补考,补考后期末仍不及格须重修;平时成绩未达标(平时<60)不得补考,须直接重修。
制度目标:制度以“过程+结果”双控,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,杜绝考前突击,保障知识掌握扎实、能力养成到位,培养持续稳定的良好学习习惯,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。